中药:稻芽

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
跳转至:导航搜索
稻芽
稻芽

为禾本科植物稻 Oryza sativa L. 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。

http://online.bjyyjy.org.cn/%E4%B8%AD%E8%8D%AF:%E7%A8%BB%E8%8A%BD
别 名 蘖米(《名医别录》),稻蘖(《本草纲目》)。
出 处 《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》


【产地】

主要为栽培品。全国多数地方均可生产,主产于南方各省区。

【采收加工】

将稻谷用水浸泡后,保持适宜的温、湿度,待须根长至约 1cm 时,干燥。

【炮制】
  • 稻芽:净制,干燥。
  • 炒稻芽:取净稻芽,置热锅内,用文火加热至表面深黄色,鼓起并有香气时,取出,晾凉。
  • 焦稻芽:取净稻芽,置热锅内,用中火加热,炒有爆裂声,表面呈焦黄色,鼓起并有焦香气时,取出,晾凉。
【性状特征】
  • 稻芽:呈扁长椭圆形,长 7~9cm 直径约 3mm。外稃黄色,有白色细茸毛,具 5 脉。一端有 2 枚对称的白色条形浆片,长 2~3mm,于一个浆片内侧伸出弯曲的须根 1~3 条,长 0.5~1.2cm。质硬,断面白色,粉性。气微,味淡。
  • 炒稻芽:形如稻芽,表面棕黄色,偶见焦斑,有香气,味微苦。
  • 焦稻芽:形如稻芽,表面焦褐色,有焦斑,有焦香气,味微苦。
【化学成分】

稻芽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酶,还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淀粉、麦芽糖、维生素 B、腺嘌呤、胆碱等。稻芽的淀粉酶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。

【药理毒理】
  • 抑菌:稻芽粗提物抑制变异链球菌(变链菌)体外生长的 MIC 值为 6.25mg/ml,当稻芽粗提物浓度≥0.78mg/ml 时有抑制变链菌黏附的作用,当稻芽粗提物浓度≥0.39mg/ml 时有抑制变链菌产酸的作用。
【药性】

甘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消食和中,健脾开胃。用于食积不消,腹胀口臭,脾胃虚弱,不饥食少。炒稻芽偏于消食。用于不饥食少。焦稻芽善化积滞。用于积滞。

【临床应用】
  • 临床常用 - 米面薯芋食滞证:本品甘温,有较好的消食化积作用,尤擅长消米、面、薯等淀粉性食物积滞,常配山楂、神曲、鸡内金等。治脾虚食少,食后饱胀,可与消食健脾的药物配伍,以之与神曲、白术、陈皮同用。
【用法用量】

9~15g。

【贮藏】

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。

©2018-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(中国北京同仁堂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党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