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:白茅根
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
白茅根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 '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.var.major (Nees) C.E.Hubb. 的干燥根茎。 | |
---|---|
别 名 | 茅根、兰根、茹根(《神农本草经》),地菅、地筋、兼杜(《名医别录》),白茅菅(《本草经注》),白花茅根(《日华子本草》),丝茅(《本草纲目》),地节根(《青海药材》),茅草根(《草木便方》),甜草根(《河北药材》),丝茅草根(《中药志》)。 |
出 处 | 《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》 |
【产地】
多为野生品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,以华北地区较多,以广东产者质优。
【采收加工】
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地上部分和鳞片状的叶鞘,洗净,鲜用或捆成小把晒干。
【炮制】
- 白茅根:除去杂质,洗净,稍润,切段,干燥即可。
- 茅根炭:取净茅根段置锅内,用中火加热,炒至表面焦黑色,内部棕褐色,喷淋清水少许,灭尽火星,取出晾干,凉透。
【性状特征】
- 根茎呈长圆柱形,长 30~60cm,直径 0.2~0.4cm。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,微有光泽,具纵皱纹,节明显,稍突起,节间长短不等,通常长 1.5~3cm。体轻,质略脆,断面皮部白色,多有裂隙,放射状排列,中柱淡黄色,易与皮部剥离。气微,味微甜。以条粗、色白、味甜者为佳。
- 饮片:呈圆柱形的段。外表皮黄色或淡黄色,微有光泽,具纵皱纹,有的可见稍隆起的节。切面皮部白色,多有裂隙,放射状排列,中柱淡黄色或中空,易与皮部剥离。气微,味微甜。
- 茅根炭:形如白茅根,表面黑褐色至黑色,具纵皱纹,有的可见淡棕色稍隆起的节。略具焦香气,味苦。
【化学成分】
白茅根主要含有三萜类、内酯类、甾醇类、糖类及有机酸类。
【药理毒理】
- 止血:白茅根粉撒于兔或犬的股动脉出血处,并压迫 1~2min,有止血作用 (。白茅根生品和炭品水煎液 15g/kg 灌胃 45min 后,均能明显地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、凝血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,炭炒后止血作用提高。
- 利尿:白茅根水煎剂 5、10g/kg 灌胃给药 7d,对小鼠均有明显的利尿作用。
- 免疫调节:白茅根水煎剂 5、10g/kg 连续灌胃 20d,可提高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率、吞噬指数和辅助性 T 细胞数,并能促进 IL-2 的产生。白茅根 1.0g/ml 生药水煎剂连续灌胃 3 周,可提高正常及氢化可的松所致免疫低下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 (LC)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(ANAE) 阳性细胞百分率,提高 CD4+T 淋巴细胞百分率,降低 CD8+T 淋巴细胞百分率并调整 CD4+/CD8+ 比值趋向正常,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。白茅根多糖 40、120μg/ml 对植物血凝素 (PHA) 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 T 淋巴细胞增殖起到促进作用,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 S 期。
- 抗菌:白茅根水煎剂 (1g/ml 生药) 对肉膏琼脂培养的弗氏、宋内痢疾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,对肺炎球菌、卡他球菌、流感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有抑制作用,对志贺及舒氏痢疾杆菌却无作用。
- 镇痛:白茅根水煎剂 2.5、5.0g/kg 灌胃给药 7d,能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,具有镇痛作用。白茅根水煎剂 2.5、5.0g/kg 灌胃给药连续 7d,对小鼠自发活动无明显影响;5.0、10g/kg 灌胃给药,可显著抑制乙醇引起的小鼠自发活动增加。
【药性】
甘,寒。归肺、胃、膀胱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
凉血止血,清热利尿。用于血热吐血,衄血,尿血,热病烦渴,湿热黄疸,水肿尿少,热淋涩痛。
【临床应用】
- 临床常用
- 出血证:本品性寒,偏入血分,功能清热凉血止血,为治血热诸出血证之要药。凡吐血,衄血,咯血,尿血,血淋及崩漏等证,属血热妄行者,皆可应用。临床可单用本品,或与小蓟、栀子、侧柏叶、牡丹皮等配伍,以增强清热凉血止血之效,如《十药神书》十灰散。因本品又能利尿,若用治血淋,尿血者,则可两擅其功,故临床常用小蓟、蒲黄、生地黄等同用,以收清热通淋止血之效;同时,用本品与大青叶、紫草、茜草等配伍,亦可治疗血热瘀斑或紫癜。
- 热证:本品味甘性寒,善清泄肺胃蕴热,生津止渴,且寒不伤中,甘不腻膈,故常用于热病烦渴、胃热呕逆、肺热咳喘等证。凡热病津伤口渴,轻者可单用鲜品煎汤代茶饮,重者可配鲜石斛、天花粉、芦根等,以增强清热生津止渴之功;若治消渴口干,小便数者,可与石膏、芦根、乌梅配伍,如《圣济总录》茅根汤。凡热邪壅胃,上逆呕哕者,可与芦根、竹茹、枇杷叶等同用,以增降逆和胃之力。凡肺热咳喘者,可与桑白皮、黄芩、贝母等相合,以清热润肺,如《太平圣惠方》如神汤;若痰中带血者,则需加配藕节、侧柏叶等凉血止血之品。
- 湿热淋证:本品甘寒清降,能清热利尿通淋,导热下行,且无伤阴之弊,故为治湿热淋证,水肿之佳品。凡热结膀胱,小便淋沥涩痛者,可与石韦、冬葵子、滑石等配伍,如《圣济总录》茅根饮。凡湿热伤肾,肢体浮肿,小便不利者,可与薏苡仁、玉米须、赤小豆等同用,以加强利水消肿之功。另外,本品善清利下行,导湿热从小便而出,故又可治疗湿热黄疸,临床常与茵陈、栀子、金钱草等相配,以增强清利湿热退黄之效。
【用法用量】
9~30g。
【成药例证】
- 肾炎解热片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)
药物组成:白茅根、连翘、荆芥、炒苦杏仁、陈皮、大腹皮、盐泽泻、茯苓、桂枝、车前子(炒)、赤小豆、石膏、蒲公英、蝉蜕。
功能主治:疏风解热,宣肺利水。用于风热犯肺所致的水肿,症见发热恶寒、头面浮肿、咽喉干痛、肢体酸痛、小便短赤、舌苔薄黄、脉浮数;急性肾炎见上述证候者。 - 肾复康胶囊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)
药物组成:土茯苓、槐花、白茅根、益母草、广藿香。
功能主治:清热利尿,益肾化浊。用于热淋涩痛,急性肾炎水肿,慢性肾炎急性发作。 - 肾炎舒片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)
药物组成:苍术、茯苓、白茅根、防己、人参(去芦)、黄精、菟丝子、枸杞子、金银花、蒲公英。
功能主治:益肾健脾,利水消肿。用于脾肾阳虚、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,症见浮肿、腰痛、乏力、怕冷、夜尿多;慢性肾炎见上述证候者。 - 胆宁片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)
药物组成:大黄、虎杖、青皮、白茅根、陈皮、郁金、山楂。
功能主治:疏肝利胆,清热通下。用于肝郁气滞、湿热未清所致的右上腹隐隐作痛、食入作胀、胃纳不香、嗳气、便秘;慢性胆囊炎见上述证候者。 - 清热银花糖浆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)
药物组成:山银花、菊花、白茅根、通草、大枣、甘草、绿茶叶。
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,通利小便。用于外感暑湿所致的头痛如裹、目赤口渴、小便不利。
【贮藏】
贮干燥容器内,置通风干燥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