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:母丁香

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
跳转至:导航搜索
母丁香
母丁香

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 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.的干燥近成熟果实。

http://online.bjyyjy.org.cn/%E4%B8%AD%E8%8D%AF:%E6%AF%8D%E4%B8%81%E9%A6%99
别 名 鸡舌香(《抱朴子》),亭炅独生(《酉阳杂俎》),雌丁香(《本草蒙筌》)。
出 处 《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》


【产地】

主要为栽培品。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岛和坦桑尼亚的桑哈巴尔岛,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已有引种栽培,目前主产于印度尼西亚、坦桑尼亚、马达加斯加、马来西亚等,我国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有引种栽培。

【采收加工】

果将熟时采摘,晒干。

【炮制】

除去杂质,用时捣碎。

【性状特征】

呈卵圆形或长椭圆形,长1.5~3cm,直径0.5~1cm。表面黄棕色或褐棕色,有细皱纹;顶端有四个宿存萼片向内弯曲成钩状;基部有果梗痕;果皮与种仁可剥离,种仁由两片子叶合抱而成,棕色或暗棕色,显油性,中央具一明显的纵沟;内有胚,呈细杆状。质较硬,难折断。气香,味麻辣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母丁香主要成分是挥发油,另外含有少量苯丙素类、黄酮类、三萜类等化合物。母丁香的挥发油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年版规定,本品药材及其饮片按干燥品计算,含丁香酚(C10H12O2)不得少于0.65%。

【药性】

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肺、肾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温中降逆,补肾助阳。用于脾胃虚寒,呃逆呕吐,食少吐泻,心腹冷痛,肾虚阳痿。

【临床应用】
  1. 临床常用
    1. 胃寒呕吐,呃逆:本品主人脾胃经,既能温中散寒,又善降逆止呕,止呃。
    2. 脘腹冷痛:本品性温,能散寒温中而止痛,治中寒脘腹冷痛。
    3. 阳痿:本品味辛性温,人肾经,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。
【用法用量】

1~3g。内服或研末外敷。

【成药例证】
  1. 海马强肾丸(《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•内科肾系分册》)
    药物组成:熟地黄、山茱萸、杜仲(炭)、白术(麸炒)、川牛膝、当归、山药(炒)、鹿茸(去毛酒制)、枸杞子、人参(去芦)、五味子、补骨脂(盐制)、小茴香(盐制)、肉苁蓉、肉桂(去粗皮)、母丁香、鹿肾(蛤粉烫)、狗肾(蛤粉烫)、驴肾(蛤粉烫)、甘草(蜜制)、蒺藜(去刺、盐炒)、茯苓、菟丝子(酒制)、附子(制)、巴戟天(盐制)、黄芪(蜜制)、海马、胡桃仁、龙骨(煅)、大海米。
    功能主治:补肾填精,壮阳起痿。用于肾阴阳两虚所致的阳痿遗精,腰膝酸软。
  2. 暖脐膏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年版)
    药物组成:当归、白芷、乌药、小茴香、八角茴香、木香、香附、乳香、母丁香、没药、肉桂、沉香、麝香。
    功能主治:温里散寒,行气止痛。用于寒凝气滞,少腹冷痛,脘腹痞满,大便溏泻。
【注意事项】

不宜与郁金同用。

【贮藏】

置阴凉干燥处。

©2018-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(中国北京同仁堂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党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