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:柏子仁
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
柏子仁 为柏科植物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(L.) Franco 的干燥成熟种仁。 | |
---|---|
别 名 | 柏实、柏树子(《神农本草经》),柏子、柏仁(《本草经集注》),侧柏子、侧柏仁(《日华子本草》)。 |
植 物 | 侧柏 |
出 处 | 《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》 |
【产地】
多为栽培品。我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,主产于山东安丘、陵山、淄川、费县、邹县,河南淅卢氏、灵宝、淇县,江苏盱眙、丹阳、泗洪、新沂、无锡,河北平山、迁安、唐县、滦水、武安,安徽怀远、来安、定远、长丰、寿县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
秋、冬两季采收成熟球果,晒干,收集种子,碾去种皮,簸净。
【炮制】
- 柏子仁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及残留的种皮,筛去灰屑。
- 炒柏子仁:取净柏子仁置锅内,用文火炒至油黄色,有香气逸出为度,取出放凉。
- 柏子仁霜:取净柏子仁,碾成泥状,经微热后压去部分油脂,制成松散粉末。柏子仁霜滑肠作用减弱,多用于心神不安、虚烦失眠的脾虚患者。
【性状特征】
- 柏子仁:呈长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 3~7mm,直径 1.5~3mm。鲜品淡黄色,久则呈黄棕色,显油性。外包膜质内种皮,先端圆三棱形,有深褐色的小点,基部钝圆,色较浅。断面乳白色至黄白色,胚乳发达,子叶 2 枚或更多,富油性。气微香,味淡而有油腻感。以颗粒饱满、黄白色、油性大而不泛油、无皮壳杂质者为佳。
- 炒柏子仁:形同柏子仁,表面呈油黄色,气微香。
- 柏子仁霜:为均匀、疏松的淡黄色粉末,微显油性,气微香。
【化学成分】
柏子仁主要含有二萜类,甾醇类,脂肪油和挥发油等。
【药理毒理】
- 促进睡眠:柏子仁注射液 1ml/kg 腹腔注射 3d,可使猫的慢波睡眠时间和深睡眠时间延长,对体力恢复作用显著。柏子仁皂苷 0.02、0.2、0.6g/kg 灌胃给药 10d,能明显增多小鼠入睡只数,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;柏子仁油以较小剂量 0.66g/kg 灌胃给药 10d,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。
- 促进神经节生:长柏子仁石油醚提取物 0.2、2、20g/ml 体外对鸡胚背根神经节突起的生长有轻度促进生长作用。
- 润肠通便:0%~16% 含油量柏子仁 20ml/kg 灌胃给药,对小鼠便秘模型的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影响,小肠推进率随含油量增加而呈现不同程度提高;20%~40% 含油量柏子仁霜 20ml/kg 灌胃给药,对小鼠便秘模型的相关指标亦无明显影响,对小肠推进率影响较为明显,含油量在 30% 时小肠推进作用明显增强,并随含油量增加,推进作用增强。
【药性】
甘,平。归心、肾、大肠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
养心安神,润肠通便,止汗。用于阴血不足,虚烦失眠,心悸怔忡,肠燥便秘,阴虚盗汗。
【临床应用】
- 临床常用
- 心悸失眠:本品甘平和缓,主入心经,能养心血而安心神,故常用于惊悸怔忡,失眠健忘等证。凡心血不足,血不养心而致心悸、失眠者,可与酸枣仁、茯苓、当归等配伍,如《证治准绳》养心汤;若阴血两虚,症见虚烦不眠,惊悸怔忡,健忘遗泄者,可与熟地、枸杞子、麦冬等相合,如《体仁汇编》柏子养心丸。汗为心液,若心气不足,汗多心惕者,可与人参、五味子、牡蛎等同用,如《本事方》柏子仁丸。
- 肠燥便秘:本品质润多脂,能入大肠经,有养血润肠通便之功,故常用于年老、体弱、久病及产后血少津亏之肠燥便秘,多与郁李仁、松子仁、杏仁、火麻仁配伍,如《世医得效方》五仁丸。又单用本品,对津枯肠燥所致的大便下血,亦有润肠止血的功效。
【用法用量】
3~10g。
【贮藏】
置阴凉干燥处,防热,防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