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:松香
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
松香 为松科植物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. 及其同属若干种植物树干中取得的油树脂,经蒸馏除走挥发油后的遗留物。 | |
---|---|
别 名 | 松脂、松膏、松肪(《神农本草经》),白松香(《滇南本草》),黄香(《本草原始》),松脂香(《本草便方》)。 |
植 物 | 油松 |
出 处 | 《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》 |
【产地】
主要为野生品。主产于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湖南、江西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
采集树脂有上升式(即V形法)、下降式(即Y形法)采脂法及化学药剂处理法。以在30~35℃采收为宜,即长江以南在5~10月,华北及东北在6~9月。将收集的松油脂与水共热,滤去杂质,通水蒸气蒸馏,所得的留出物分离出去水分,即为松节油。蒸馏后所余物质,放冷凝固,即是松香。
【炮制】
- 松香:拣去杂质,置锅中用文火加热熔化,除去木屑等杂质、倾人冷水中,凉后取出,干燥即得。
- 制松香:取葱煎汤,加人松香粉,煮至松香完全熔化,趁热倒人冷水中,取出,阴干,即得。每松香1.5kg,用葱10kg。
【性状特征】
- 松香:呈不规则半透明的块状,大小不一。表面黄色或棕黄色至黄褐色,有的带有粉霜。质较轻脆,易碎,断面光亮,似玻璃状。具松节油香气,味苦。以块整齐、质坚脆、香气醇厚者为佳。
- 制松香:形如松香,颜色加深,味微苦。以块整齐、质坚脆、香气醇厚者为佳。
【化学成分】
松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酸,还含树脂烃、挥发油等。松香的树脂酸(松香酸)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。
【药理毒理】
- 对胃肠平滑肌作用:松香中提取的松香酸按1×10-5、1×10-4、5×10-4g/ml灌胃小鼠,高剂量对小鼠肠肌自发收缩有抑制作用。
- 安全性评价:松香的粗提取物银屑平以0.28g/kg的剂量灌胃,连续给药30d,给药后第6d起有厌食、便稀等现象出现,第3周消化系统症状消失,白细胞计数有所升高,对肝、肾功能无明显的影响。
【药性】
苦、甘,温。归肝、脾、肺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
燥湿祛风,生肌止痛,杀虫。用于风湿痹痛,痈疽,疥癣,湿疮,金疮出血。
【临床应用】
- 临床常用
- 瘰疬痈疽:松香具拔毒排脓、生肌止痛之效,对于痈疽疖肿疔疮未溃,以松香研末外敷;治瘰疬已溃,腐肉不去,疮口不合,与白矾配伍,如《证治准绳》如神散;对脓头不出者与没药、乳香、樟脑同研外敷。
- 疮伤:松香具生肌止痛之效,可用于治疗恶疮、金疮等,治灸疮与羊脂、猪脂、黄蜡同用,如《证治准绳》止痛膏;与枯矾同用治金疮初伤出血不止,如《疡医大全》黄龙散。
【用法用量】
5~10g。外用适量,人膏药或研末撒敷患处。
【贮藏】
置阴凉干燥处,防火,防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