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:朱砂根

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
跳转至:导航搜索
朱砂根
朱砂根

为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 Ardisia crenata Sims干燥根。

http://online.bjyyjy.org.cn/%E4%B8%AD%E8%8D%AF:%E6%9C%B1%E7%A0%82%E6%A0%B9
别 名 风凰肠、老鼠尾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平地木、石青子、凉伞遮金珠、山豆根、地杨梅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散血丹、浪伞根、金鸡爪(《岭南采药录》),高脚罗伞(《陆川本草》),小罗伞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土丹皮(《广西中药志》),金锁匙、开喉箭、三条根、两金、高茶风、铁凉伞、雪里开花(《湖南药物志》),金鸡凉伞(《杭州药植志》),大罗伞、大凉伞、风凰翔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红铜盘、高脚铜盘、青红草、硬脚金鸡、珍珠伞、桂笃油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真珠凉伞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植 物 朱砂根
出 处 《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》


【产地】

主要为野生品。主产于我国浙江、安徽、江西等省区。

【采收加工】

秋季采挖根部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
【炮制】

净制。

【性状特征】
  • 为根簇生于略膨大的根茎上,呈圆柱形,略弯曲,长5、30cm,直径0.2~1cm。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,可见多数纵皱纹,有横向或环状断裂痕,皮部和木部分离。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,皮部厚,约占断面的1/3、1/2,类白色或粉红色,外侧有紫红色斑点散在,习称“朱砂点”;木部黄白色,不平坦。气微,味微苦,有刺舌咸。
  • 饮片:为不规则的段,外表皮灰棕色或棕褐色,可见纵皱纹,有横向或环状断裂痕,皮部和木部分离。切面皮部厚,约占1/3、1/2,类白色或粉红色,外侧有紫红色斑点散在;木部黄白色,不平坦。气微,味微苦,有刺舌咸。
【化学成分】

朱砂根主要成分是三萜皂苷类,还有香豆素和其他的甾醇类成分。朱砂根的三萜皂苷类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年版规定,本品药材按干燥品计算,含岩白菜素(C14H16O9)不得少于1.5%;本品饮片按干燥品计算,含岩白菜素(C14H16O9)不得少于1.0%。

【药理毒理】

1.抗病原微生物:朱砂根水煎液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、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∶40,1∶40和1∶20;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、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为1∶20,1∶10和1∶10。

  1. 抗炎:朱砂根70%乙醇提取物0.6g/kg和0.8g/kg灌胃小鼠,单次给药1.5h后,可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通透性的增高;朱砂根70%乙醇提取物280、174mg/(kg。d)灌胃大鼠,给药3d,可明显减小大鼠足趾肿胀,抑制蛋清诱发的足肿胀度。
  2. 抗氧化:朱砂根石油醚部位质量浓度在55.56mg/L时,对DPPH.的清除率为50.55%。
  3. 安全性评价:朱砂根70%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给药,LD50为3.677g/kg。动物死亡多发生于给药后2h内,表现为鼻腔出血,呼吸抑制,进而发生阵挛性惊厥而死亡。
【药性】

微苦、辛,平;归肺、肝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解毒消肿,活血止痛,祛风除湿。用于咽喉肿痛,风湿痹痛,跌打损伤。

【临床应用】
  1. 临床常用
    1. 喉痹、乳蛾:本品人肺经,可清肺热,解毒,可用于由肺热、阴虚所致,白喉、乳蛾,症见咽喉肿痛,咽喉、鼻等处灰白粗厚的假膜形成及外毒素引起的心肌、神经及其他脏器的损害,伴有发热、乏力、恶心、呕吐、头痛等。治咽喉肿痛,可单味水煎服;或配射干、甘草等清热解毒、利咽消肿药同用;亦可以根磨汁含咽;或研粉吹喉。此外,治白喉,可配活血祛瘀之土牛膝,清肺热之黄芩和凉散上焦之连翘使用。
    2. 跌打损伤,风湿痛:本品治风湿关节痛或跌打损伤,可用于由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筋肉关节所致的跌打损伤或风湿痛,症见关节的疼痛,剧痛,刺痛,隐隐作痛,酸痛等。单味水煎或酒浸后服用,亦可配木通、桑寄生、大血藤等应用。
【用法用量】

3~9g。

【成药例证】
  1. 金术跌打丸(《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•骨伤科分册》)
    药物组成:大黄、莪术(制)、三棱(制)、红花、三七、川芎(制)、郁金、土鳖虫、徐长卿、天南星(胆汁制)、木香、泽兰、降香、朱砂根、蒲黄、蜂蜜(炼)。
    功能主治:活血散瘀,消肿止痛。用于跌打损伤,瘀血肿痛,筋骨扭伤。
  2. 伤痛酊(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•第七册》)
    药物组成:芙蓉叶、徐长卿、两面针、朱砂根、雪上一枝蒿、薄荷脑、樟脑、肉桂油。
    功能主治:去瘀活血,消肿止痛。用于扭伤、挫伤、挤压伤、腱鞘炎等急性软组织损伤。
  3. 云香祛风止痛酊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年版)
    药物组成:白芷、大皂角、桂枝、木香、莪术、五味藤、豆豉姜、朱砂根、枫荷桂、买麻藤、广西海风藤、香樟、山豆根、薄荷脑、千斤拔、羊耳菊、虎杖、过岗龙、穿壁风、徐长卿、细辛、樟脑。
    功能主治:祛风除湿,活血止痛。用于风湿骨痛,伤风感冒,头痛,肚痛,心胃气痛,冻疮。
  4. 正骨水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年版)
    药物组成:九龙川、木香、海风藤、土鳖虫、豆豉姜、猪牙皂、香加皮、莪术、买麻藤、过江龙、香樟、徐长卿、降香、两面针、碎骨木、羊耳菊、虎杖、五味藤、千斤拔、朱砂根、横经席、穿壁风、鹰不扑、草乌、薄荷脑、樟脑。
    功能主治:活血祛瘀,舒筋活络,消肿止痛。用于跌打扭伤,骨折脱位以及体育运动前后消除疲劳。
  5. 治伤软膏(《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•骨伤科分册》)
    药物组成:毛冬青、稳木、矩形叶鼠刺根、朱砂根、三叶赤楠根、地龙、黄毛耳草、马尾松根、蛇葡萄根、花榈木根、苦参、金灯藤、骨碎补、水杨梅根、穿破石。
    功能主治:散瘀,消肿,止痛。用于跌打损伤局部肿痛。
【贮藏】

置干燥处。

©2018-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(中国北京同仁堂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党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