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:木鳖子
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
木鳖子 为葫芦科植物木鳖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(Lour.) Spreng.的干燥成然种子。 | |
---|---|
别 名 | 木鳖(《本草纲目》),漏苓子(《中药志》),地桐子、藤桐子(《中药材手册》),土鳖瓜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 |
植 物 | 木鳖子 |
出 处 | 《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》 |
【产地】
主要为栽培品。其道地产区为湖南常德、岳阳,浙江绍兴,广西全州、宜山等地。四川、州、湖北等地也有栽种。
【采收加工】
冬季采收成熟果实,剖开,晒至半干,除去果肉,取出种子,干燥。
【炮制】
- 木鳖子:净制。
- 木鳖子仁:净制。去壳取仁,用时捣碎。
- 木鳖子霜:取净木鳖子仁,炒热,研末,用纸包裹,加压去油。
【性状特征】
- 木鳖子:呈扁平圆板状,中间稍隆起或微凹陷,直径2~4cm,厚约0.5cm。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,有网状花纹,在边缘较大的一个齿状突起上有浅黄色种脐。外种皮质硬而脆,内种皮,灰绿色,绒毛样。子叶2,黄白色,富油性。有特殊的油腻气,味苦。
- 木鳖子仁:内种皮灰绿色,绒毛样。子叶2,黄白色,富油性。有特殊的油膩气,味苦。
- 木鳖子霜:为白色或类白色的松散粉末,有特殊的油腻气,味苦。以松散粉末白色或类白色者为佳。
【化学成分】
木鳖子的主要成分是皂苷,还含有脂肪酸类、蛋白质、肽类等。木鳖子的皂苷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年版规定,本品药材及其饮片木鳖子仁按干燥品计算,含丝石竹皂苷元3-O-β-D-葡萄糖醛酸甲酯(C37H56O10)不得少于0.25%,木鳖子霜含丝石竹皂苷元3-O-β-D-葡萄糖醛酸甲酯(C37H56O10)不得少于0.40%。
【药理毒理】
- 抗肿瘤:25、300g/L木鳖子水提物和醇提物对4种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(人肺癌细胞A549、乳腺癌细胞MDA-MB-231、食管癌细胞TE-13、黑色素瘤B16)进行体外生长抑制研究,不同浓度的醇提物对4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。
- 抗炎、镇痛:含油量分别为0%、10%、20%、30%木鳖子霜给小鼠灌胃,连续7d,可减轻小鼠体重,降低脾腺、胸腺指数,减少耳肿胀率,提高痛阈值。
- 抗菌:含油量分别为10%、20%、30%的木鳖子霜、原药材及皂苷对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。木鳖子药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。
【药性】
苦、微甘,凉;有毒。归肝、脾、胃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
散结消肿,攻毒疗疮。用于疮疡肿毒,乳痈,瘰疬,痔瘘,干癣,秃疮。
【临床应用】
- 临床常用:本品既能散结消肿,又能攻毒疗疮。主要适用于由血热造成的痈疮疔毒,折伤肿痛,疳积痞块,痔瘤瘰疬等症。
【用法用量】
0.9~1.2g。外用适量,研末,用油或醋调涂患处。
【成药例证】
- 小金丸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年版)
药物组成:麝香或人工麝香、木鳖子(去壳去油)、制草乌、枫香脂、醋乳香、醋没药、五灵脂(醋炒)、酒当归、地龙、香墨。
功能主治:散结消肿,化瘀止痛。用于痰气凝滞所致的癭瘤、瘰疬、乳岩、乳癖,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,推之能动,或骨及骨关节肿大,皮色不变,肿硬作痛。 - 肖金丹、丸(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•第五册》)
药物组成:麝香、蟾酥、制草乌、枫香脂、乳香(制)、没药(制)、地龙、五灵脂(酒炒)、当归(酒炒)、香墨、木鳖子(去壳去油)。
功能主治:散结消肿,化瘀止痛。用于阴疽初起,皮色不变,肿硬作痛,多发性脓肿、甲状腺瘤、淋巴结炎、淋巴结结核、慢性囊性乳腺病。 - 散结灵胶囊(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•第六册》)
药物组成:乳香(醋炙)、没药(醋炙)、五灵脂(醋炙)、地龙、木鳖子、当归、石菖蒲、草乌(甘草银花炙)、枫香脂、香墨。
功能主治:散结消肿,活血止痛。用于阴疽初起,皮色不变,肿硬作痛,瘰疬鼠疮。
【注意事项】
- 孕妇慎用。
- 木鳖子毒性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头痛、头晕、耳鸣等,且有潜在的肝损害。其毒性物质基础是皂苷和木鳖子素。可通过减小用量、辨证用药、炮制等方法减毒。
【贮藏】
置干燥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