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:广藿香

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
跳转至:导航搜索
广藿香
广藿香

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 Pogostemon cablin (Blanco) Benth. 的干燥地上部分。

http://online.bjyyjy.org.cn/%E4%B8%AD%E8%8D%AF:%E5%B9%BF%E8%97%BF%E9%A6%99
别 名 藿香、海藿香、排香草、刺蕊草(《中药大辞典》)。
植 物 广藿香
出 处 《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》


【产地】

主要为栽培品。主产广东省。海南、台湾、广西、云南等地亦产。建于广州经济开发区萝岗区、湛江市遂溪县乌塘镇等地的广藿香 GAP 生产基地已通过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验收。

【采收加工】

枝叶茂盛时采割,日晒夜闷,反复至干。

【炮制】

除去残根和杂质,先抖下叶,筛净另放;茎洗净,润透,切段,晒干,再与叶混匀。

【性状特征】

呈不规则的段。茎略呈方柱形,表面灰褐色、灰黄色或带红棕色,被柔毛,切面有白色髓;叶破碎或皱缩成团,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,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;基部楔形或钝圆,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;叶柄细,被柔毛。气香特异,味微苦。以茎叶粗壮,不带须根,香气浓郁者为佳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广藿香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,还含有黄酮等。广藿香的挥发油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规定,本品药材按干燥品计算,含百秋李醇 (C15H26O) 不得少于 0.10%。

【药理毒理】
  1. 调节胃肠道功能:广藿香去油水提物 (5.0g 生药 / L)、水提物 (5.0g 生药 / L) 均可抑制离体兔肠的自发痉挛性收缩和乙酰胆碱、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性收缩;二者以 2.0g 生药 /kg 的剂量灌胃给药 40min 均可减慢小鼠胃排空;以 4.0g 生药 /kg 的剂量灌胃可抑制正常小鼠和新斯的明所致小鼠的肠推进运动,并可减少番泻叶引起的腹泻次数。广藿香精油以 40.0μl/kg 剂量灌胃给药,可协同番泻叶引起小鼠腹泻,连续吸入广藿香精油芳香物质,可使有便秘倾向者的便意次数及排便次数增加 2。广藿香水提物和去油水提物以 2.0g 生药 /kg 的剂量灌胃给药 2h 后,可增加大鼠胃酸分泌,提高胃蛋白酶活性,促进胰腺分泌淀粉酶;以 2.0g 生药 /kg 剂量连续灌胃给药 3d,均可提高小鼠血清淀粉酶活力。广藿香水提物以 2.0g 生药 /d 的剂量,连续给药 4 周后,可抑制缺锌及锌中毒所致的小鼠体重下降;可改善缺锌和锌中毒引起的肠黏膜病理性损害,并改善肠绒毛排列。
  2. 抗病原微生物:广藿香水提物对枯草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肠炎球菌、铜绿假单胞菌、产气杆菌均有抑制作用,其最小抑菌浓度 MIC 分别为:0.0078、0.0312、0.0312、0.0625、0.0625g/ml。广藿香精油能抑制球毛壳菌、新型隐球菌、白色念珠菌、短柄帚霉、小孢子菌的生长;也能抑制白色葡萄球菌、枯草杆菌、四联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。广藿香精油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糖球菌 (MSSA) 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(MRSA) 的 MICs 均为 0.51mg/ml,能延长 MSSA、MRSA 生长的延迟期,抑制细菌的生长。
  3. 止咳、祛痰、平喘:广藿香挥发油以 0.08ml/kg 剂量灌胃给药 1h 后可增加引起半数小鼠咳嗽的氨水喷雾时间;分别以 0.04、0.08、0.16ml/kg 剂量灌胃给药均能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泌;广藿香水提物以 400mg/kg 剂量连续灌胃给药 5d,可延长豚鼠氨水喷雾致喘的潜伏期。
  4. 抗炎、镇痛:广藿香挥发油分别以 0.03、0.06、0.12ml/kg 剂量和水提物以 100、200、400mg/kg 剂量灌胃,连续 7d,末次给药 90min 后均可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;一次性灌胃给药可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。
  5. 安全性评价:广藿香醇小鼠灌胃给药的 LD50 是 4.693g/kg,腹腔注射给药的 LD50 是 3.145g/kg,二者均大于 2.0g/kg。
【药性】

辛,微温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芳香化浊,和中止呕,发表解暑。用于湿浊中阻,脘痞呕吐,暑湿表证,湿温初起,发热倦怠,胸闷不舒,寒湿闭暑,腹痛吐泻,鼻渊头痛。

【临床应用】
  1. 临床常用
    1. 湿阻中焦:本品气味芳香,为芳香化湿之要药。其性微温,故常用于寒湿困脾所致的脘腹痞闷,少食作呕,神疲体倦等症,常配伍苍术、厚朴等,如不换金正气散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。
    2. 呕吐:本品既能化湿,又可和中止呕。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,最为捷要。常配半夏、丁香等,如藿香半夏汤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。若偏于湿热者,与黄连、竹茹等同用;妊娠呕吐,与砂仁、苏梗等同用;脾胃虚弱者,与党参、白术等同用。
    3. 暑湿,湿温:本品既能化湿,又能解暑。可用于暑月外感风寒,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,头痛脘闷,呕恶吐泻暑湿证者,常与紫苏、厚朴、半夏等同用,如藿香正气散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;若湿温病初起,湿热并重者,多配黄芩、滑石、茵陈等,如甘露消毒丹(《温热经纬》)。
  2. 临床新用:广藿香可用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(SARS)、婴幼儿秋季腹泻。
【用法用量】

3~10g。

【成药例证】
  1. 藿香正气水、滴丸、口服液、软胶囊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)
    药物组成:广藿香油、紫苏叶油、白芷、厚朴、大腹皮、生半夏、陈皮、苍术、茯苓、甘草浸膏。
    功能主治:解表化湿,理气和中。用于外感风寒、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,症见头痛昏重、胸膈痞闷、脘腹胀痛、呕吐泄泻;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。
  2. 暑湿感冒颗粒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)
    药物组成:广藿香、佩兰、紫苏叶、白芷、香薷、防风、半夏、陈皮、苦杏仁、茯苓、大腹皮。
    功能主治:消暑祛湿,芳香化浊。用于暑湿感冒,症见胸闷呕吐,腹泻便溏,发热,汗出不畅。
  3. 小儿感冒颗粒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)
    药物组成:广藿香、菊花、连翘、大青叶、板蓝根、地黄、地骨皮、白薇、薄荷、石膏。
    功能主治:疏风解表,清热解毒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,症见发热重、头胀痛、咳嗽痰黏、咽喉肿痛;流行性感冒见上述证候者。
  4. 四正丸 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
    药物组成:广藿香、紫苏叶、檀香、法半夏、大腹皮、白术(麸炒)、茯苓、枳壳(麸炒)、六神曲(麸炒)、白扁豆(去皮)、香薷、白芷、木瓜、厚朴(姜炙)、陈皮、桔梗、槟榔、山楂(炒)、麦芽(炒)、甘草。
    功能主治:祛暑解表,化湿止泻。用于内伤湿滞,外感风寒,头晕身重,恶寒发热,恶心呕吐,饮食无味,腹胀泄泻。
  5. 六合定中丸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)
    药物组成:广藿香、紫苏叶、香薷、木香、檀香、姜厚朴、枳壳(炒)、陈皮、桔梗、甘草、茯苓、木瓜、炒白扁豆、炒山楂、六神曲(炒)、炒麦芽、炒稻芽。
    功能主治:祛暑除湿,和中消食。用于夏伤暑湿,宿食停滞,寒热头痛,胸闷恶心,吐泻腹痛。
【贮藏】

置阴凉干燥处,防潮。

©2018-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(中国北京同仁堂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党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