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:夏枯草
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
夏枯草 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 Prunella vulgaris L. 的干燥果穗。 | |
---|---|
别 名 | 夕句、乃东(《神农本草经),燕面(《名医别录》),麦穗夏枯草、麦夏枯、铁线夏枯(《滇南本草》),铁色草(《本草纲目》),棒柱头花(《中国药植志》),大头花(《浙江中药手册》),灯笼头、羊肠菜、榔头草(《江苏植药志》),白花草(《河北药材》),胀饱草《山东中药》),棒槌草(《中药志》),干叶叶(《陕西中药志》),锣锤草、东风、牛枯草、地枯牛、广谷草(《湖南药物志》),六月干、棒头柱(《闽东本草》)。 |
出 处 | 《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》 |
【产地】
主要为野生品,栽培品亦有。主产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等地。建立河南省确山县石滚河镇赵楼村、陈冲村等 16 个自然村落等地的夏枯草 GAP 种植基地已通过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验收。
【采收加工】
夏枯草在每年 5~6 月,当花穗变成棕褐色时,选晴天,割起全草,捆成小把,或剪下花穗,晒干。
【炮制】
切段。
【性状特征】
呈圆柱形,略扁,长 1.5~8cm,直径 0.8~1.5cm;淡棕色至棕红色。全穗由数轮至 10 数轮宿萼与苞片组成,每轮有对苞片 2 片,呈扇形,光端尖尾状,脉纹明显,外表面有白毛。每一苞片内有花 3 朵,花冠多已脱落,宿萼二唇形,内有小坚果 4 枚,卵圆形,棕色,尖端有白色突起。体轻。气微,味淡。以色紫褐、穗大者为佳。
【化学成分】
夏枯草的主要成分是三萜皂苷、甾体、黄酮、香豆素,还含有有机酸、维生素、树脂、鞣质、挥发油、无机盐等。夏枯草的三萜皂苷、甾体、黄酮,香豆素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规定,本品药材按干燥品计算,含迷迭香酸 (C18H16O8) 不得少于 0.20%。
【药理毒理】
- 降血压:夏枯草煎剂按 5、15、25g/100ml 给肾上腺素致高血压模型家兔耳缘静脉注入,可使家兔血压下降。
- 抗炎:夏枯草生药水煎醇沉液按 3.3、5、10g/kg 给巴豆油致耳肿胀模型小鼠腹腔注射,可使小鼠耳肿胀率降低。
- 降血糖:夏枯草醇提物按 0.5g/kg 给正常小鼠灌胃,可降低血糖水平;夏枯草醇提物按 0.25、0.5g/kg 给四氧嘧啶致糖尿病模型小鼠灌胃,连续 3d,可抑制注射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升高,明显改善糖耐量,增加肝糖原合成。
- 镇咳:夏枯草乙酸乙酯提取物按 1.47g/kg 给浓氨水致咳嗽模型小鼠灌胃,可减少 5min 咳嗽次数,增加小鼠酚红排出量。
- 抗氧化:采用 DPPH、FRAP 方法检测发现 60% 乙醇夏枯草提取物具抗氧化活性,可增加 SOD 活性。
【药性】
辛、苦,寒。归肝、胆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
清肝泻火,明目,散结消肿。用于目赤肿痛,目珠夜痛,头痛眩晕,瘰疬,瘿瘤,乳痈,乳癖,乳房胀痛。
【临床应用】
- 临床常用
- 肝火上炎、目赤肿痛、目珠疼痛、头痛、晕眩等症:本品能清泄肝火,为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、头痛、头晕的要药,常配菊花、石决明等同用;如肝虚目珠疼痛,至夜尤剧,可与当归、白芍等配合应用。
- 瘰疬,痰核:本品能清肝火、散郁结,为治疗瘰疬结核属于痰火者一味常用药物,长期服用有定效果,临床常配合玄参、贝母、连翘、牡蛎、昆布等用,如《摄生众妙方》夏枯草汤;治乳痈初起,常与蒲公英配伍使用,如《本草汇言》。
【用法用量】
9~15g。
【成药例证】
- 夏桑菊颗粒 [《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・内科肺系(一)分册》]
药物组成:夏枯草、野菊花、桑叶。
功能主治:清肝明目,疏风散热,除湿痹,解疮毒。用于风热感冒、目赤头痛、高血压、头晕耳鸣、咽喉肿痛、疔疮肿毒等症。 - 夏枯草膏、口服液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 年版)
药物组成:夏枯草。
功能主治:清火,散结,消肿。用于火热内蕴所头痛、眩晕、瘰疬、瘿瘤、乳痈肿痛;甲状腺肿大结核、乳腺增生病见上述证候者。 - 消瘰夏枯草膏(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・第四册》)
药物组成:夏枯草、玄参、昆布、浙贝母、桔梗、甘草、当归、白芍(炒)、川芎、红花、香附(制)、陈皮、乌药、僵蚕。
功能主治:清火化痰,调气散结。用于瘰疬,瘿瘤。 - 乳癖散结胶囊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)
药物组成:夏枯草、僵蚕(麩炒)、柴胡(醋炙)、玫瑰花、当归(酒炙)、牡蛎。
功能主治:行气活血,软坚散结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乳腺增生病,症见乳房疼痛、乳房肿块、烦躁易怒、胸胁胀满。
【贮藏】
置干燥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