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:南鹤虱

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
跳转至:导航搜索
南鹤虱
南鹤虱

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 Daucus carota L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
http://online.bjyyjy.org.cn/%E4%B8%AD%E8%8D%AF:%E5%8D%97%E9%B9%A4%E8%99%B1
别 名 野胡萝卜子(《本草求真》)、窃衣子(《中药志》)。
植 物 野胡萝卜
出 处 《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》


【产地】

主要为栽培品,野生品亦有。主产于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湖北、四川等。

【采收加工】

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枝,晒干,打下果实,除去杂质。

【炮制】

净制。

【性状特征】

为双悬果,呈椭圆形,多裂为分果,分果长3~4mm,宽1.5~2.5mm。表面淡绿棕色或棕黄色,顶端有花柱残基,基部钝圆,背面隆起,具4条窄翅状次棱,翅上密生1列黄白色钩刺,刺长约1.5mm,次棱间的凹下处有不明显的主棱,其上散生短柔毛,接合面平坦,有3条脉纹,上具柔毛。种仁类白色,有油性。体轻。搓碎时有特异香气,味微辛、苦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南鹤虱主要成分为挥发油、黄酮类、糖、季铵生物碱、氨基酸、胡萝卜苦苷、甾醇等。南鹤虱的挥发油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。

【药理毒理】

杀虫浓度为1g饮片/ml南鹤虱煎剂作用于从蛲虫感染者肛内采集的蛲虫卵,在37℃下浸泡24h,虫卵孵出率为0.22%。

【药性】

苦、辛,平;有小毒。归脾、胃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杀虫消积。用于蛔虫病,蛲虫病,绦虫病,虫积腹痛,小儿疳积。

【临床应用】
  1. 临床常用
    1. 蛔虫病,绦虫病,蛲虫病:本品能驱虫,研末用水调服。
    2. 虫积腹痛:本品能杀虫消积,治疗虫积腹痛,可与南瓜子、槟榔同用。
【用法用量】

3~9g。

【注意事项】

南鹤虱的毒性主要表现在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。其毒性物质基础主要为凝集素和挥

【贮藏】

置通风干燥处。

©2018-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(中国北京同仁堂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党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