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:儿茶

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
跳转至:导航搜索
儿茶
儿茶

为豆科植物儿茶 Acacia catechu (L. f.) Willd. 去皮枝、干的干燥煎膏。

http://online.bjyyjy.org.cn/%E4%B8%AD%E8%8D%AF:%E5%84%BF%E8%8C%B6
别 名 乌爹泥、乌垒泥、乌丁泥(《本草纲目》),西谢(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)。
植 物 儿茶
出 处 《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》


【产地】

主要为野生品。主产于云南西双版纳临沧地区,浙江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等地有引种。

【采收加工】

一般儿茶栽培 10 年以上,即可采伐加工。可在冬季落叶后春季萌芽抽枝前进行,此时正值旱季,儿茶膏易蒸发干燥。将树砍伐后,除去白色边材,取褐色心材砍成碎片,加水 4 倍,煮沸提取 6 次,每次浸提 1.5h,合并 6 次浸提液,浓缩成流浸膏,盛入模具干燥成形,即得商品儿茶膏。

【炮制】

拣去杂质,刷去灰屑,研成小块或细粉。

【性状特征】

呈类方形块状或不规则块状,大小不一,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,稍具光泽,平滑或有龟裂纹。质脆,易破碎,断面不整齐,具光泽,有细孔。无臭,味涩、苦后略甜。以黑色略带棕色,不焦不碎,味微苦而涩者为佳。

【化学成分】

儿茶的主要成分是黄酮。儿茶的黄酮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规定,本品药材按干燥品计算,含儿茶素 (C15H14O6) 和表儿茶素 (C15H14O6) 的总量不得少于 21.0%。

【药理毒理】

抗病原微生物儿茶提取物 3.125~12.5mg/ml 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,能完全抑制病毒的增殖。儿茶水煎液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(12 株),表皮葡萄球菌(12 株)和肠球菌(8 株)的 MIC50 分别为 0.59、1.19、1.19mg/ml,MIC90 分别为 1.19、2.38 和 1.19mg/ml。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 MIC90 均为 1.19mg/ml。

【药性】

苦、涩,微寒。归肺、心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活血止痛,止血生肌,收湿敛疮,清肺化痰。用于跌仆伤痛,外伤出血,吐血衄血,疮疡不敛,湿疹、湿疮,肺热咳嗽。

【临床应用】
  1. 临床常用
    1. 多种出血证:本品味苦可降泄,涩可收敛,凉可清热,故可收敛止血,凉血清热,可用于多种出血证,包括咯血、吐血、便血、尿血、血痢、妇人崩漏等及外伤出血,以血热妄行者尤宜,可以单用,亦可配伍他药同用,如桑叶、白及、阿胶等。
    2. 痰热咳嗽:本品苦涩,性凉。苦能降泄,寒以清热,主入肺经,故可清上焦肺热,化痰止咳,治疗痰热咳嗽。多配伍他药同用。
    3. 疮疡痔疮、下疳、皮肤湿疹、疮疹等:本品苦以降燥,微寒清热,涩以收敛,敛疮生肌,故可外用治疗外科疮疡、痔疮等多种病证。
  2. 临床新用:儿茶可用于治疗湿疹。
【用法用量】

1~3g,包煎;多入丸散服。外用适量。

【成药例证】
  • 生肌散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)
    药物组成:象皮、乳香、没药、血竭、儿茶、冰片、龙骨、赤石脂。
    功能主治:解毒,生肌。适用于热毒壅盛,气血耗伤所致的溃疡,症见疮面脓水将尽,久不收口。
【注意事项】

孕妇禁用。

【贮藏】

置干燥处,防潮。

©2018-2022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(中国北京同仁堂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党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