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:伏龙肝
来自中药图谱资源库
【性状】
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状,大小不一。全体红褐色,表面有削砍的刀痕。质轻硬,指划易碎,并有粉末脱落。断面可见不匀的蜂窝状小孔。气微,味淡。以块完整、红褐色、断面细膩、质松者为佳。
【炮制】
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剁成小块。北京实际上用伏龙肝打成细粉或用水飞过,前者作辅料供士炒炮制品用,后者历史上曾作成药的包衣等。
【性味与归经】
辛,微温。归脾、胃经。
【功能与主治】
温中和胃,止呕,止血。用于胃寒呕吐,腹痛泄污,妊娠恶阻,吐血衄血,便血,妇女血崩,赤白带下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
15~30g。
【贮 藏】
置通风千燥处,
【历史考证】
《名医别录》列为下品。陶弘景曰:“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。以灶有神,故号为伏龙肝,并以迁隐其名尔。今人又用广州盐城屑,以疗漏血瘀血,亦是近月之士,盖得火烧之义也。”雷公曰:“凡使勿误用灶下土。其伏龙肝,是十年以来,灶额内火气积久自结,如赤色石,中黄,其形貌八棱,取得研细,以水飞过用.”上述记载,与现今伏龙药材来源及炮制方法等基本相符。
【产地】
全国各地均有生产。